top of page

低碳飲食|港人每年食米量25.5萬公噸!如何吃得低碳?低碳米如何減碳、環保又慳錢

Photo by Polina Tankilevitch
Photo by Polina Tankilevitch

當人人都說減肥,要16/8斷食,要低碳、減碳,甚至戒碳水、戒Carbs.......「走飯」仿已成了「減脂」口號。以為香港人早已不再吃白飯,然而原來香港每年平均食用的大米量仍然高達25.5萬公噸,人均更高達40公斤。香港人對大米的需求高,對土地就更高。直至2020年底,用來耕作的土地面積僅得7公頃,每年兩造收成,本地大米年產量亦只得9公噸。要滿足港人對米飯的需求,唯有從最鄰近國家入手。



食米不單是香港人,亦是亞洲大部份國家的主要食糧。香港的食米主要來自泰國、越南、澳洲、日本等地。而全球85%食米產自亞洲,泰國更是全球第六大食米生產國。2024年,亞洲知名零售集團DFI就與泰國的食米供應商合作,試行種植低碳米,希望開始著手從源頭減碳。



要食米達到低碳認證,DFI除了採用嶄新種植技術,棄用傳統耕作方法,減少農田淹浸期,以減低碳排放,並定期抽取土壤及氣體檢驗甲烷值,確保在源頭生產食米的過程已降低溫室氣體排放。DFI更與各農業專家、泰國政府及研究人員合作,並與30位農民一同推行乾濕交替灌溉,禁止焚燒稻草及土壤肥料管理等技術,既節省用水,同時減底碳排,更能保持穩定食米產量。



DFI希望在推廣可持續農業同時,亦提升整個農產業的供應鏈環保意識。計劃試行近一年,已成功生產11萬公斤獲認證的低碳米,較傳統方法減少至少30%溫室氣體排放。



今年,DFI將繼續推行低碳米計劃,於香港以「御品皇」出售 200公噸低碳米。除了藉此提高公眾對低碳食品的意識,亦希望於供應鏈中推廣可持續發展農業。DFI 未來將探索更多與夥伴的合作和低碳採購機會,以提高其影響力。



集團首席法律、管治及企業事務總監陳慧敏表示:「除價值和品質以外,我們同時致力於可持續發展。這項計劃彰顯了我們對追求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決心。我們希望推動整個產業、價值鏈上的的持份者,一起採取行動,邁向可持續的未來。」


集團自家品牌總監袁惠霞指:「顧客願意支持可持續產品,但不希望為此付出較貴的價錢。在 DFI『以客為先』的方針下,我們致力提供價格合理的可持續選擇。」



Comments


© 2024 by FOREST STUDIO.

  • Black Instagram Icon
  • Black Facebook Icon
  • Youtube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  • Instagram
  • Facebook
  • Youtube
bottom of page